忠贤那里去汇报,要求东厂和锦衣卫也一同执行这个命令。
方案接下来是如何地重建房屋。他们决定每间房屋的建设费用是二十五两银子,由工部统一安排工匠来建设。这价格比市价稍微低一点,但低的并不多。工部将在每间房屋上赚四、五两的银子。因为明朝的官匠也要服役,使用他们的费用也特别的低。当时为什么工部不愿意接受灾民房屋的重建,主要是怕收不到建设的费用。工部不可能派出这么多的人手,到几千家灾民那里一个个收取建设房屋的费用。但现在,薛濂将向他们保证支付,并且按照工部的建设进程付出费用。
可薛濂的钱是那里来的?原来,薛濂又将向灾民发布一条命令。将在废墟清理完毕后,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建设好房屋。如果你没有钱去建设呢?那也不要紧。官府将免费帮你建设,但你要拿出一部分的地皮缴给官府,官府将在这些地皮上建设铺子和房屋,卖给民间的富户,以此费用来解决问题。这命令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公平公正,其实,当中的猫腻就更多了。
官府要求这些房主上缴的地皮肯定是那些临街的地皮。现代人都知道,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价格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薛濂在发卖这些临街地产的时候,完全可以定一个比较低的官家,那些地产肯定会卖给有权力的宦官、贵勋和官宦,这样利益共享以后,完全能够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薛濂本身也能够名利双收。还有,总有全家死绝的无主地产,那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就看薛濂的救灾账本怎么做账的问题了。
吴世恭也有所获,那车马行的车马运送是双向的,运出去的是垃圾,可运进来的可以是建筑材料。吴世恭完全可以小赚一笔运输的费用。
这方案简直太完美了,灾民们可以获得官府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建设他们的房屋。而参与救灾的官府的各个衙门官员,都可以多多少少的获得自己的一份收益。看解决了这么多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