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十几万的人马了,让他们毅然放弃现在所得回到从前?那他们肯定是不会愿意的;
第三个选择就是:派一支军队断后,其余的农民造反军撤退。这应该是个最合理的选择,可这也是农民造反军最不可能的选择。
那些首领谁肯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地方呢?都是老江湖了,别人为自己两肋插刀倒可以,自己为别人两肋插刀?那也就算了吧。
所以在会师的当天晚上,那些农民造反军的首领倒也庆祝了一番。但是第二天一琢磨,他们也都明白了汝宁军的意图了。什么也不用说。先想办法把面前这支明军给击退吧。
因为张献忠的到来,那些首领也对汝宁军有了一些了解。所以立刻决定各营共抽出二万多人在前面当炮灰,再在背后安排一万精锐,象上次一样准备冲垮汝宁军的防线。
可这次的进攻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这次出征的汝宁军拥有大小火炮一百五十多门,其中三磅以上的就有六十几门。再加上火铳和火箭。首次暴风雨般的打击以后,那些冲锋的炮灰便溃不成军地逃了回来。连农民造反军的督战队都制止不了这个颓势。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经过炮火洗礼的人。骤然遇上这么猛烈的炮火,那精神上绝对就是受不了的。也确实如此,有一些逃回去的农民造反军精神确实失常了,督战的那些亲兵一连砍了好几个才制止住了混乱。可这么一来,击退汝宁军的计划也就破产了。
接着就该汝宁军对农民造反军采取行动了。他们也不靠近农民造反军的营地,反而把骑兵分成了一股股二百到五百的分队。分聚合击农民造反军外出征粮甚至取水的部队,并且在后来接连几次打败农民造反军反击的骑兵,使得农民造反军完全被限制在自己的营地中了。
在骑兵的作战中,战马的优劣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提汝宁军和农民造反军骑兵装备、训练水平和战术运用的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