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怎么样,还是先应变。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还是梁辉最冷静。
吴世恭这时候也是心乱如麻。返身去堵上河南明军主力离开时留下的缺口,那么这些天围住的本地乱匪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可按照原定的平靖计划不变,那么陕西的农民军将会畅通无阻地进入河南。要知道,现在汝宁军的主力可是大部出动了,不要上次那种老家空虚的局面再次上演啊?
唯一两全其美的方案就是急攻被围的乱匪。可这么一来,汝宁军的损失肯定不会小,那也会给将来汝宁军对付农民军和鞑子的时候,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于是吴世恭就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就想思考出一个周详的方法。考虑再三,吴世恭发现自己只能够相信自己的老情敌余子琏了。只要他的汝州军保护住自己的背部,再入河南的农民军肯定不敢肆意深入的。
可是相信余子琏却让吴世恭总感到有些不是滋味,所以反复权衡,吴世恭还是决定先把私人感情放在一边。他停下脚步吩咐道:“等周参议醒来,让他再辛苦一趟,去汝州告诉余知州,怎么样也要坚持一个月,等我把这里的乱匪剿灭干净再说。”
吴世恭决定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剿灭被围的乱匪。不过对于余子琏是否有能力用他的乌合之众拖延住农民军的脚步,吴世恭也只能够赌人品了。
见到吴世恭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些军官立刻同时称:“诺!”,领命而去了。
也许吴世恭的人品确实来了。没几天,被围的乱匪就派出使者向吴世恭投降。而促成这次投降的主要是乱匪中的一位首领——袁时中。
袁时中的小袁营正是被围乱匪中的主力,他是趁着当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大旱,飞蝗蔽日,至冬大饥时,聚众数万率饥民造反的。
可是袁时中一直想走造反——招安——做官的老路,却又一直找不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