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恐有太阿倒持之忧。另则,江南乃富庶繁华之地,富商巨贾如过江之鲫,臣亦担忧出现富商巨贾把持宁报之局面,江南乃国家赋税重地,臣亦恳祈皇上慎虑。”
胤祥亦跟着道:“皇上,臣窃以为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值得放手一试,不过,皇上刷新吏治,革新弊端正方兴未艾,能否延后数年,再行实施?”
眼见萧永藻亦准备张口,贞武伸手虚按了一下,道:“十五弟,你掌着京报,你说说京报刊载文章的程序。”
“臣弟尊旨。”胤禑忙躬身道,抬起身,他才侃侃说道:“京报,在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有专门的撰稿人,多是当地名望素著之士绅,一般州县一、二人,府以上则二、三人不等,皆是直接给京报撰稿,撰稿人撰写之人事并不局限于当地。
对于京报撰稿人之稿件,要经编辑总编审核,样报最后还要呈报皇上御览,才能排版刊发,对于非京报撰稿人投送的稿件,审查更严。”
“宁报对撰稿人的要求稍微松一点,稿件在宁报上刊发也较为容易。”贞武接过话头道:“虽说对宁报不加以限制,却也非是完全放任自流,新生事物,须得善加引导,完全自由,必须有一个过程,当然,宁报最终将会成为完全自由的民报。”
完全自由的民报?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几人不由微微一愣,不过这是后话,谁也不肯多嘴,贞武扫了几人一眼,才道:“为了宁报的名声计,亦为了给宁报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朕已令郎延极对宁报不加限制,此番京报与宁报的辩论,京报必须完胜。
明亡之根由与摊丁入亩以及山西试行之新政的实施推行,关系甚为紧密。朕以为,明亡在于流民之祸,在于国库空虚,无力养兵,但有强大的兵力,就不会被流民攻陷京师,吴三桂亦不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拱手让出山海关。”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传旨召王鸿绪回京,赏回原有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