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门,准备走侧门进皇城,在西华门口下马石处,便见到了等候的曹化淳和王廷试,曹化淳也是陈新的老熟人了。
曹化淳看到陈新,也笑眯了眼,他知道陈新既是皇帝那里的红人,也是温体仁那里的红人,而且与曹化淳也有着吕直这层关系,互相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合作的时间倒不少,两人都十分客气,热络的寒暄起来,礼部那个引礼官虽然心中不耐,但表面不敢露出一点点的烦躁,反而要陪出笑脸。王廷试则是早知陈新能量强大,丝毫不因曹化淳冷落而变色,还不时凑趣搭一句话。因为他们都根本惹不起曹化淳。
曹化淳不光是崇祯的心腹,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大明不得了的权势人物。曹化淳以前跟着王安的时候就不投靠魏忠贤,被送去了南京,如果不是他的老主人信王登基,曹太监就只有老死在南京紫禁城里面。他回北京后负责天启年间冤案平反,银子和人气都捞足了,现在权力也到了大明的巅峰,全名叫司礼监秉笔随堂太监。
内官十二监加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就是排在第一的。司礼监首先有批红的权力,内阁票拟的折子,皇帝只看几个最重要的,其他都是经司礼监批红才能执行。一般来说,内阁票拟,写了意见了,司礼监这些太监只能写个“照阁票”或是“照阁票字样”,实在觉得不妥的,打回内阁重写。遇到温和的司礼太监还好,遇到那些心态扭曲的,找无数理由打回,内阁就没法做事。若是在太监跋扈的时候,那内阁那边票拟什么都无用,司礼监直接改了。
然后司礼监还有传口谕的权力,明朝皇帝大多数比较懒,都不爱动笔,喜欢让太监传话,同样一句话,太监如果跟那个阁老比较好,就说温柔些,若关系不好,气鼓鼓的说出来,那阁老就得回家睡不着觉,更恶毒点,还有恶意修改部分内容的。孙承宗这么牛的人,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专门上疏给天启,说还是请皇帝勤快点,多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