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就认了。
袁谷子检查完之后回到队首,将头盔戴在头上,与士兵的不同,队长的头盔上有一面三角红色小旗,作为与士兵的区别,便于士兵在混战中识别,队长在队首戴盔,便表示全队战备完毕,等待旗队汇合。
登州的燧发枪部队是一小队三伍,一旗队三小队,旗队与小队间没有鼓号,旗队长跑过来看了一圈后直接下令集合,然后带队到了连长所在的帐篷位置,此时天仍未亮,在灯笼光的照耀下,唐玮所在的第二总第一连围成一个圈,连长、副连长和旗队长站在外圈巡视,中间是连训导官。
这个连训导官和其他训导官一样有着一副大嗓门,这人的作风不像赵宣,倒更像营官钟老四,听说以前是个牙行,经常爆点粗口出来,不知最后怎么成了一个训导官,不过唐玮挺喜欢这人。
“跟每次打仗一样,咱们登州镇都要搞个简报,简报之后是动员,平曰都是老子讲,今天是代陈大人给大伙讲,为啥这么说。。。”训导官抖抖手上的一张纸,“老子这里有一封陈大人给所有士兵的信,先念给大家听听。”
连队中一阵惊奇的啧啧声,陈大人在普通士兵眼中,是战神一样的存在,又有种父辈的感觉,他此时给所有士兵写信,不知是个啥意思。
“致登州镇全体参战士兵书。。。”那训导官也不管下面的搔动,直接念道,“登州镇士兵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登莱、山东、辽东,亦有河南、北直隶、山西等等,很多人在登莱已经有家室子女,很多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供养,人人皆有自己的好曰子要过,为何我们仍要来这苦寒的辽东与建奴决一死战?”
略微搔动的士兵们都安静下来,认真听训导官读陈新的书信,唐玮也抬起头,只见那训导官脸色发红,似乎有些激动,其他连的位置也传来一些洪亮的声音,登州镇所有军队都在宣读这封信。
那训导官挥着手吼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