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在仔细想来,却也觉得一点都不冤,这些新军忍耐力惊人,难怪和一触即溃的明军全然不同,从前的明军能接受一成的伤亡而溃逃就已经到了极限,而这些明军,以李若凡的估计,至少能接受两成以上的伤亡尚能尽力一战。
现在粮草没了,又被围在这里,想要突围,战马的气力又不足,就算能从这包围中突围出去又能如何?后有追兵,难道一路南下吗?一路南下四处都是坚城,就算是靠抢掠粮草,也难以维持大军的给养,可是往北向大漠逃窜,那里到处都是关隘,如此多的雄关都镇守了明军和楚军,除非一曰之内能把关隘攻下,否则后头的追兵一到,就又是一次山穷水尽了。
既然没有了选择,那么也只能答应了。
李若凡比谁都清楚,一旦答应,她将面临何等的处境,她原本对自己还有信心,对自己的族人还有信心,可是看到那些雄壮的明军将士,她突然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明军像百年前那样隔三差五的横扫大漠已经不再是虚言,这样下去,受害最大的仍然是自己族人。
要嘛与他们对敌,选择死亡,要嘛就成为他们手里的尖刀,纵横天下!
李若凡很聪明,她决心选择后者。
随即,她召集了所有的贵族,在蒙古,所谓的将领就是各部的贵族,没有所谓的武官,谁的部族人口多,谁的官阶就越大,由于继承了北元的官制,所以这官职也很混乱,一个带着几千人的贵族就可以做太尉,一个人里头有万人不到的就可以做丞相,至于什么侯爵、公爵,那就更加泛滥了,唯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爵位和官职是要给工资的,而蒙古人不给工资,所以这官爵发了也就发了,无非就是让一个家伙改变一下称呼被人叫做左丞相而已。
进入大帐的太尉、太傅、太常、丞相、太子太保有几十个,其实李若凡一回来,就已经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现在族人们都想回乡,他们也知道这仗是打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