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在普法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得到了大笔的赔款,以及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的经济形势一下子就大好了起来,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德国,一座又一座的新的工厂开始在德国出现,而这些工厂中,目前最被看好的就是合成氨和农药厂了。
然而在法国,情况就不同了,战争的失败给法国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没了优质的矿产,很多钢铁厂只能饥不择食的选择低品质的铁矿石来生产钢铁。这些钢铁,看起来和高品质铁矿生产出来的钢铁没什么不同,但是用起来,却完全是两回事。它们更脆,也更容易折断。为了保证强度,很多东西不得不做得比以前更粗。而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另一件可怕的事情是,法国工厂的市场突然变小了。北部的好几个省都被德国人占领了,作为法国在没有能还完贷款前的抵押品。德国人在通往北方省的道路上设卡,对进入北方省的商品收取高额的税款,这使得法国货的价格被抬高到了一个荒谬的程度,以至于它们在北方省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虽然法国人拼命宣传,法国人应该用法国货,要支持国产,至少要尽可能的不用德国货。但是,经济形势比这一切都来得强。当老百姓手里的钱非常有限,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的时候,他又能有什么样子的热情去支持昂贵的国货呢?在史高治原来的时空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种花家,不是也有人因为918而大声疾呼要抵制日货吗?但是效果如何呢?因为没有关税自主,再加上买办掌权,导致进口的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国货,再加上老百姓的经济实力实在是太差,结果,日货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不断攀升。这种局面不是能靠着个人的意志力改变的。
没了资源,少了市场,自然是百业凋零。不过一片凋零中还是有亮点的。这两点有两样,一样是金融,一样是外资企业。
法国其实并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