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末风暴 > 三六七、华海宴平江河清(三)

三六七、华海宴平江河清(三)(3 / 5)

,新襄新建的房屋普遍都是三层。临街的第一层是门面店铺,出租给那些年纪有些大的人开办各种商铺,方便百姓生计。第二层、第三层则是住房,后面还有一个大的公用院子,院子里做了简易的园林绿化,也有人家种上一些供自己食用的蔬菜瓜果。

这种建筑样式,实在让宋应星、万星华等新来的人觉得新鲜。但最让他们惊奇的,还是玻璃窗子。

即使是在新襄,玻璃窗子也是新鲜事儿,直到今年三月才开始流行起来。大块的玻璃被切割得方方正正,然后用小钉子固定在木窗棂上,这样装饰过的房子比窗纸亮堂得多,也能有效隔阻新襄的一大祸患蚊虫,如果再辅以用细纱织成的纱窗,那么冬暖夏凉,实在是极方便于生活。只不过宋应星也问过价格,这样的窗子全套下来花费不菲,也只有工钱相当高、收入相当不错的新襄人,才能够支付得起。

“两位先生是要去新襄初等学堂吧,顺着这条太白街向北,然后在下一个路口处折向西,便可看到退之路的标牌,再顺着退之路到尽头,是六层楼,六屋楼下有个门便是初等学堂的侧门。”

那市管不等二人说自己要去哪儿,便将道路详细指点出来,二人道了谢,然后意识到不对,拉住那市管道:“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去哪儿?”

“二位先生如今可也是咱们新襄的名人了,每曰都迷路的可不多见。”市管善意地笑了起来。

两人也都笑了,他们缓步而行,向着那六层楼行去。

六层楼乃是新襄标志建筑了,它是钢筋为骨混凝土为皮而建,九月作为新襄初等学堂的教学大楼而投入使用。宋应星与万时华去见了之后,在为之惊叹之余,两人还进行过一次激烈地辩论。万时华认为这样漂亮巍峨的学堂,理所当然应该用于教授孔孟之学,用来教授实学实在有些浪费,而宋应星则以为用来教授实学才是最恰当不过。辩论的结果,是万时华勉强同意了宋应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