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栾不得不提前做出相应调整,加上湘黔交界线另一侧的王家烈与犹国才部仍在激烈对抗,打得你死我活,严重威胁到湘西辖区的安定与发展,张弘栾不得不将四十四军第一师和三个警备旅,调往战略要地常德、湘黔交界的秀山和松桃地区,加强警戒,以确保正在稳步发展的湘西全境安全。
这样一来,与安毅同步实行“有序裁军、藏兵于民”政策的张弘栾,在兵力调配上就有点儿吃力了。
其次,安毅长期驻留叙府后,肯定要大展宏图,作为长辈的张弘栾投桃报李,慷慨地把道真交给安毅治理,一来能助安毅一臂之力,二来道真距离湘西较远,又是川黔各方多年来虎视眈眈的是非之地,特别是湘黔川公路修通后,刘湘和王家烈都对张弘栾占领道真口出怨言,张弘栾把道真交给同是川人的安毅,不但能潇洒地退出纷争,还能省去大笔的军费开支,把驻守道真的精锐部队调到更有用的地方。
再就是安毅占据道真之后,关系到湘西、黔西、川南军政利益的整条运输线,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以安毅的雄厚财力和大手笔,不出两年时间,道真地区的经济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对石珍部的黔西、本部的湘西有百利而无一害,张弘栾何乐而不为?
安毅得到道真,刘湘占据的万盛场、南川、綦江必然处在安毅的虎视之下,自古以来,万顺场和綦江就在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版图中不断变换,时而属于贵州的桐梓道管辖,时而属于四川的渝城府节制,民国以来更是在各时期军阀们的弱肉强食之中,频繁更换主人,就连本地民众都搞不清自己到底该属于哪个省的人。南京政斧掌权之后,在全国行政区划分中明确了南川与綦江为四川所属,但眼下川、黔两省仍只是名义上服从中央,实质上仍然我行我素,高度自治,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根本就得不到解决,天高皇帝远的本地民众甚至不知道中华民国的老大究竟是谁。
因此,野心勃勃的安家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