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朝那些事儿 > 粉饰太平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

粉饰太平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8 / 21)

事后证明,他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明军大败,这也再次验证了徐海的可怕,虽说损兵折将,但他打起仗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先后五次击败明军,气焰极其嚣张,陈东和麻叶也趁势发动反攻,攻破多处明军据点,沿海许多地方纷纷戒严,百姓随时准备撤离。

就在形势即将失去控制时,关键人物俞大猷出场了。

听说俞大猷率军赶到,焦头烂额的胡宗宪终于松了一口气,感叹地对徐渭说道:这下没事了,好险,好险!

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

俞大猷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将领,在作战之前,他会仔细评估双方的实力对比,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情势一片大好,他也绝不出击(估计这和他被整的次数太多有关),但他一旦准备出击,就意味着已有必胜的把握。

胡宗宪十分了解他的这一特点,所以才会如此放心,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所谓名将就是名将,和那些二流货色确实不同,俞大猷主动收缩阵型,等待徐海来攻,徐海倒也真识货,看到这个架势,感觉是个老手,不敢轻敌冒进,之后双方交战多次,徐海始终未能取胜,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俞大猷稳住了阵脚,却不主动进攻,徐海尝到了厉害,倒也赖着不走,双方在海上僵持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俞大猷突然接到了一道极其怪异的命令。

这是一道由胡宗宪亲自发出的手谕,主要内容如下:休战,撤回杭州。

在这紧要关头,怎么能够撤军呢?敌军如果进逼怎么办?俞大猷百思不得其解,但手谕言辞极其严厉,毫无商量余地,权衡利弊后,他遵照命令,撤了回来。

胡宗宪是一个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