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时此刻,受贿是个小问题,渎职才是大问题。
熊文灿还算反应快,而且他很幸运,因为当时世上,能与张献忠、罗汝才匹敌的人,不会超过五个,而在他的手下,就有一个。
在众多头领中,左良玉最讨厌,也最喜欢的,就是张献忠。
他讨厌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太闹腾,他喜欢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虽然闹腾,却比较好打,他能当上总兵,基本就是靠打张献忠,且无论张头领状态如何,心情好坏,只要遇到他,就是必败无疑。
所以左总兵毅然决定,虽说熊大人很蠢,但看在张献忠份上,还是要去打打。
几天后,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罗汝才在襄阳附近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惨败——左良玉。
所谓惨败,意思是,左良玉带着很多人去,只带着很少人跑回来,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过嚣张,瞧不上张献忠,结果被人打了埋伏。
这次失败还导致了两个后果,一、由于左良玉跑得太过狼狈,丢了自己的官印,当年这玩意丢了,是没法补办的,所以不会刻公章的左总兵很郁闷。
二.熊文灿把官丢了,纵横忽海几十年,终于把自己忽了下去。
一个月后,崇祯下令,免去熊文灿的职务,找了个人代替他,将其逮捕入狱,一年后,斩首。
代替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逮捕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如果你还记得,当年推举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
从头到尾,左转左转左转左转,结果就是个圈,他知道,事到如今,他只剩下一个选择。
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杨嗣昌出征。
明朝有史以来,所有出征的将领中,派头最大的,估计就是他了,当时他的职务,是东阁大学士,给他送行的,是皇帝本人,还跟他喝了好几杯,才送他上路。
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