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了,旁边的良弼等人也吓得脸色发土连连大骂:“袁慰亭,要不是你迟迟不发兵征缴,怎么会闹到现在这般境地,老子告诉你,要是大清没了,老子第一个拿你陪葬!”
袁世凯早看不惯良弼的嚣张了,仗着拉拢了些老不死弄个宗社党就敢胡言蜚语,还多次扬言要杀掉自己,也毫不客气回敬道:“我怎么没出兵?一万多忠骨埋在湖北,这是假的吗?倒是某些人,大炮一响就从南京跑了!要不是铁良丢了南京城?那些乱党连个窝都没有,还怎么自封?”
“那还不是你迟迟不发兵两淮?”良弼仿佛被踩到了尾巴般跳了起来。
袁世凯冷哼一声:“发兵,那什么发兵?国库空虚,光是湖北就耗尽军饷,没吃没喝就让将士仓促上阵,万一倒戈相向如何是好?”
眼看两人越吵越厉害,大臣们纷纷相劝,裕隆此刻还要靠袁世凯呢,也连忙劝开问道:“慰亭。今日你敞开了说吧,不管什么话哀家都恕你无罪,现在哀家只想知道,这大清国到底还能不能保得住。”
袁世凯就等这句话呢,连忙跪倒:“太后明鉴,只是军中将士要我带来的奏折,非臣不敢说,太后您自己看吧。”他停下了后,把杨士琦等人拟好的奏折递给了裕隆。
“环球各国,不外君主、民主两端,民主如尧舜禅让,乃察民心之所归,迥非历代亡国可比且民军亦不欲以改民主而减皇室之尊荣。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孑遗也。民军所争者政体,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庙之震惊,何忍乘舆之出狩,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
裕隆轻轻读完奏折,大脑一片空白。
这哪里是奏折,分明是在劝说大清国退位书!说什么环顾全球,共和是潮流。开战以来,朝廷已经入不敷出,洋人更是虎视眈眈,一概言之就是打不下去了,大军就杀到家门口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