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强,尤科维奇注重平衡,而布勃诺夫长于火力部署,无论是甘古特级战列舰还是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火力设计都出自他手,他还提出过12门356mm舰炮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级3号计划,可惜由于建造周期长等问题被放弃。
杨秋对这些迫于各种原因来华的俄国技术人员的态度并不在乎,毕竟此刻俄国和民国还对立着呢。他今天把大家找来其实用意很简单。就是趁华盛顿条约前,部署一下海军未来几年的计划。说道:“请大家来的意思很简单,欧战虽然结束了,但我国的海疆并没太平,海军需要建造一海军舰船。我是个外行人,所以想问问大家,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什么?
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造军舰那么简单了,基本上是摸底国家制造水平。在场的大部分都是制造业专家,留美学习舰船设计归来贺懋庆和邢契莘都已经是马尾和江南厂的领头羊,虽然经验不足但都比较精通技术业务,所以当听到这个问题也开始暗暗计算目前自己手中的制造能力。
吴青度也是庚子年留美学生,还参加过T2型坦克设计。郑廷襄出任工业部长后,杨秋就请他接管重庆,几年努力下来重庆工业集团已经真正成为能汉阳分庭抗衡的庞然大物,在航空上更领先世界水平。而大口径火炮因为当年吞并江南厂军工业务,又通过各类交易引进不少克虏伯技术,最后杨秋还拿出大量图纸给他们研究后已经领先全国,所以他率先表态:“去年初我们设计的L45/305mm舰炮已经验收合格,不过威力上还是比欧洲稍有差距,新的356mm和406舰炮现在还在设计中。”
有他的抛砖引玉,大家也纷纷说出自家的情况。汉阳和GE合作的发电机已经达标,但大型液压马达却不合格。江南、马尾已经具备制造3万吨已上船只的能力,求新、青岛和钦州具备1万吨的能力,欠缺的是只是独立制造大型战舰的经验。重庆的克虏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