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不起坛作法求些雨水下來。”王羲之行走之时出言问道。
莫问闻言尚未答话,老五就自旁边接过话头,“前几天我家老爷去了趟东海龙宫,为的就是下雨的事儿,事情办的差不多了。”
王羲之闻言欣慰颌首,他比莫问大的多,四五十岁的人相对沉稳。
“王某虽然崇儒尚道,也曾静思推研,奈何天赋有限,始终不得道家神髓,此番见到真人,有诸多疑问要向真人请教。”王羲之说道。
“倘若贫道猜的不错,先生最想问的当是生死。”莫问缓步前行。
王羲之闻言面露惊讶,“真人何出此言。”
“贫道曾拜读过先生新作《兰亭集序》,中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之语。”莫问随口说道,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把生死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短寿看成一样也是错误的,这句话表明了王羲之对生死的看重,也能看出他对天道的认知,生死本來就不一样,生就是好,死就是坏,长寿为好,短寿为坏,今生苦,寄希望于來世乃误人之谈。
“真人窥斑知豹,见叶知秋,实乃天人也。”王羲之语出真心。
“先生过誉了,先生有何疑问但说无妨,贫道当知无不言。”莫问出言说道。
王羲之听得莫问言语,垂眉低头,走过数十步之后方才开口,“我们自何处來,会往何处去。”
“自虚无中來,回虚无中去。”莫问答道。
王羲之问,“虚无为何。”
莫问答道,“为原始,为不变,为永恒。”
王羲之又问,“既然來去虚无,为何于世为人。”
莫问笑道,“此语若是由僧人回答,会曰‘既然食罢还饿,还食他作甚,’。”
王羲之笑道,“看來真人亦领教过他们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
莫问点头过后出言说道,“阴阳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