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矩的朝服,一直在大殿内弄帽整衣,终于引起景元帝的不满,目光如炬地看过去,询问道:“黎戍,朕还未开口,你有何话说?”
黎戍陡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忙从文武百官中出列,跪在地上,吞吞吐吐道:“臣……臣无话可说。”
朝堂上的百官都回头看了他一眼,有些窃窃私语,黎国舅忙躬身对景元帝解释道:“陛下,孽障头一回上朝,直面圣颜难免紧张,请陛下赎罪。”
景元帝听罢,宽容地点点头,笑了:“原来如此。到底是年轻人啊。”遂对文武百官道:“朕察黎国舅的公子有教坊钟鼓之能,如此人才不可埋没。朕思索了几日,决定将教坊司和钟鼓司合为‘掌仪司’,由黎戍担任司正,即日起便上任了罢。”
黎国舅矮而胖的身子立刻躬下:“谢吾皇恩典。”
黎戍在无论是在台上唱戏,还是在台下耍嘴皮子,功夫都是一流,却独独上不了朝堂,如今一见这等威严的阵势,早就没了任何想说话的兴致,行动处也畏首畏尾,遍身不自在,待黎国舅提醒,他才知叩头谢恩。
才退回自己的位置上,松了一口气,偷偷抬眼去瞅御座上的景元帝,却对上了一旁的高公公略带异样的眼光,黎戍百思不得其解,正纳闷间,只见一老臣出列道:“臣杨弘有事启奏。”
吏部尚书杨弘,朝中老臣,颇有声望,他的儿子杨峰为禁军统领,专事守卫皇城和陛下的安全。吏部为朝廷六部之首,吏部尚书自然分量也最重,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肩负得起的。
有本启奏,景元帝自然高兴,笑道:“杨大人请讲。”
杨弘为人刚正不阿,与司徒大元帅虽然互不理睬,却更加瞧不上黎家,他直言不讳道:“礼乐误国,先帝时教坊司和钟鼓司只在祭天祭祖时才能派上用场,如今陛下却将钟鼓教坊二司合并,便是大肆提倡钟鼓之乐。恐怕不仅是朝臣之间,还会在民间引起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