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道古柴桑,苏宁意外地发现当初自己立下的那块碑的周围,已经有了很多人居住,这里的人们相信这块苏侯爷亲手书写的碑文可以保佑他们,所以以此为中心,南迁的难民们自动的居住在这里,开荒,种地,建造房屋,休养生息,州府官员自然愿意他们在这里开荒,增加县府,增加赋税,对于这里的人门要求将这个新的聚居地的县名取为“宁”的要求也答应了。
宁县,一个最早人口六万,方圆数百里的新县,在荒芜的南国逐渐发展,十多年以后的如今,承和三年,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万,方圆数千里,乃是南国著名大县,北承最早开发的扬州之地,南接借助海运迅猛发展的岭南诸州县,承上启下,成为著名的中转站,苏宁苏侯爷的生祠也是这里最著名的景观之一,香火不绝,苏宁抵达这里的时候,万人空巷,人们都去瞻仰苏侯爷……现在应该叫做苏公爷的真实样貌了……
苏宁大大方方的站了出来,与这里的人们亲切交谈,亲自去看了一下被看护的很好的苏侯碑,还有香火不绝的苏侯生祠,看到自己的雕像那样“威猛”唐人的威猛似乎就是满脸横肉,满脸大胡子,怒目圆瞪,震慑宵小……苏宁有些郁闷,自己明明是唇红齿白,就算不是多么帅气,但是也足够好看,可以在对相貌有严格要求的朝堂上站稳脚跟了……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初跟随在苏宁身边的幼子苏庆智写回忆录描述当初父亲抵达宁县的时候,男女老幼脸上的激动和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对自己带来了第一次冲击,从那以后,这种表情就是他的憧憬,父亲那样的人就是他的憧憬……
苏宁在宁县足足待了两个月,在这里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别院,苏宁欣然接受,带领全家住进去,在离开之前的两个月里面到处走访,走遍了整个宁县,在宁县县官的陪同下考察了整个宁县的周边地势,然后写了一份详尽的发展蓝图交给了宁县县府,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规划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