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长江水师与十三家的夹击之下,苦心经营的夷陵江防工事却被摧毁殆尽。
面对实力陡然增强的明军,张长庚只能继续调兵遣将,再度修补重建夷陵的江防工事。但在见识了长江水师的火器之威后,他信心大降,只好以不断增加的夷陵守军的数量来自我安慰。
只要夷陵不失,则夔东明军就象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嗯,即便能由江上通过,夷陵依然是严重威胁其进出自由的关键。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郧阳、谷城的报告,张长庚随便看了看就抛在一边,根本没有派出援兵的打算。郧阳、谷城的守将对此也是非常明白,在信中也根本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属于通报的性质。
但随后的紧急报告却让张长庚大吃一惊。襄阳派人送来急报,说谷城有守兵逃回,城池被明军以穴攻之法攻破。在信里,襄阳知府言说明军正在搜集船只,似有顺汉水而下,攻击襄阳的意图,并开口讨要援兵。
张长庚前后一比较谷城通报和襄阳急报的时间,立时大怒。郧阳一线的防守早有成法,只要规规矩矩地照办,就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虽然郧阳一带的兵力不是很雄厚,但加起来也有一万多清军,只要老老实实地守城,绝不可能这么快便城池陷落。
穴攻?欺老夫不懂军事嘛!张长庚已经认定谷城守军定是疏忽大意,或是中了敌人的诡计,穴攻之说不过是掩盖责任罢了。
嗯,一定是这样。张总督越想越肯定自己的判断。谷城守将愚蠢,郧阳呢,难道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明军侥幸于谷城得手,但却夹在郧阳与襄阳之间,不可能再有太大的作为。
虽然张总督觉得侥幸获胜的明军没有继续南下攻城掠地的能力,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还是命令一个使者火速赶去襄阳,给守军送去自己的手令,命令襄阳守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出战,若是有人敢出城迎敌,一定会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