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相径庭。告密者吴之荣被罢官流放,庄家被罚以巨款,其余涉及《明史》者不予追究。
而叶虎所怀疑的洪承畴。在长沙幕府时便有过类似的举动。当时,原南明长沙府役潘正先出首告密时,以陶汝鼐为首的二十多人被捕,受此案牵连的湖南各地人士多达百余人(或说三百多人)。
在湖南的很多清朝官员坚持“不可不重处以靖根诛”的情况下,洪承畴却一反原任地方官的政策,也改变了清廷过去处理类似复明大案的常态,对此案进行了出人意料的处理。因抗清活动而暴露的湖南士绅被全部无罪释放,而将告密者潘正先却被斩首。
“收买人心,却也是形势使然。”朱永兴听了叶虎的讲述。一语双关地冷笑,这番评论既是对洪承畴,又是对现在清廷对《明史》案的处置。
洪承畴初组长沙幕府时,对西南明军采取的战略守势,而湖广士绅则多倾向于明廷。洪承畴特别处理陶汝鼐案件,并非是他个人仁慈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由当时的形势决定的。也只有缩小打击面,才能极力争取各方支持力量。
通过这个机会。洪承畴迅速改变了对清军十分不利的微妙形势,取得了稳定局势、争取民心的主动权。这才是此案特殊处理的奥妙所在。而清廷当时对此并无异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廷战略收缩的力度和后劲。
现在的形势与当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江浙处于明军攻击之下,民心动摇,极不利于清廷。若在此时再兴大狱,怕是雪上加霜。更激起民众反抗之心。
“此番倒是轻视了清廷。”朱永兴自失地一笑,说道:“清廷倒也不尽是无能之辈,对形势的变化也算敏感。”
“如此处理也是清廷心虚胆怯的表现,想尽量稳定士民之心,以便与我军作战。可见清军在江浙已感吃力。不敢再逞淫威。”叶虎也是这样的判断,对江南形势表示着乐观。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