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便有聪明人,早就做好了打算。能守住城池便守,守不住便投诚。光投诚还不够,还要立功,风风光光地转换阵营。
鼠尾剪断了,可时间显然仓促。光头上那一小圈短发还没来得及剃掉。一个清军游击带着讨好的笑容被带到了李嗣兴面前,正是他带着手下奋力扑灭了衡阳知府放的火,保住了府库的大半物资。
“很好,记你大功一件。”李嗣兴虽是心中厌恶这种软骨头,但却知道这种人对明军还是有着很大帮助,要提倡,要鼓励,他淡淡地笑着伸手一指。“这便是衡阳知府,是他放的火?”
“没错。”清军游击看了一眼被捆绑着的狼狈清官。厉声骂道:“就是这个王八蛋,甘心为鞑虏卖命。城一破便来府库放火,要让我皇明大军一无所获,其心毒辣,其行可杀。”
“你这叛逆。”衡阳知府瞠目怒骂:“你领朝廷俸禄,为什么要背叛朝廷?我为丈夫。义可杀,不可辱,惟有一死报朝廷……”
“你去砍了这个满清的忠臣。”李嗣兴鄙夷地挥了挥手,“汉奸,尚还振振有词。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清军游击愣了一下,脸上随即浮起凶狠之色,上前一脚踢得衡阳知府血流满脸,牙迸齿落,骂道:“狗汉奸,某家与你势不两立,今日重归皇明,便拿你开刀。”
李嗣兴看着投诚的清军游击象拉死狗般把衡阳知府拖走,哼然冷笑了一声,然后冲着旁边的亲卫队长意味深长地说道:“人心变了,以后的仗会越来越好打啦!”
……………….
清朝自关外建国伊始,就确立一项政策,凡从明朝俘获或投降过来的汉族百姓,都必须剃发易服,改穿满族服饰,否则,就是不遵国体,对清朝(后金)不忠,视为大逆不道,罪不容诛。入关后,直至亡国,清廷一直把它作为国策,贯彻始终。
吴三桂去满装,改穿汉服,重新蓄发,则标志着他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