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逆流伐清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桂低头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桂低头(6 / 8)

“常德、长沙扼湖湘之险,当水陆之冲,两城一失,全楚之势便转到我军一边。”新晋伯爵的总兵张文翠,也将是荡朔军的参谋长,在地图前指点着介绍着明军的作战计划。“征朔军于衡阳迎战南下的清军,殄朔军由桂林北上以作后援,并相机攻取长沙;荡朔军出镇远,进攻有全楚咽喉之称的辰州(现怀化),然后兵进常德,如兵力不足,可调水西两万土兵助战,再有靖朔军跟进以作后援……”

明军的整个战略布署清晰明朗起来,先集中兵力攻取湖广。然后合力东下,决战于江南,决战于南京城下。

嗯,就这么简单。但却是调动了征朔、靖朔、殄朔、荡朔、讨朔五军,以及长江水师,兵力极其雄厚。最后的决战更是七军全部参加,还有全部的水师部队,以泰山压顶之势要将江南清军碾成齑粉。

战必胜矣!了解了明军参战兵力。以及总体战略后,吴三桂和夏国相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他们心里也清楚。此番军议也有震慑的意味,他们的荡朔军是不可能与其他四军相抗衡的,老老实实听令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而且,后援是很巧妙的安排。一来可以在前军万一失利的情况下稳定阵脚,不致一溃千里;二来吗,对于荡朔军来说。则有监视和督阵的意思在内。荡朔军兵出贵州,靖朔军跟进,也就占领了荡朔军的根据地,家眷不能随军而行,自然为靖朔军控制。也就没有了反复的可能。

一边打仗,一边整顿控制内部,岷藩的算计在明处,却也难以抗拒。且不说明军,连水西也已暗中发展起来,能调土兵两万,若尽数动员,又有多少?吴三桂和夏国相都有此感,不由得心中惴惴。

“关于荡朔军的整顿,以及家眷的安顿,这章程已初定下来。”军议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朱永兴介绍了要安插在荡朔军中的军法处官员以及以参谋长张文翠为首的小参谋团,便拿出了安心的药丸,“平北侯且与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