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逆流伐清 > 第一章 北愁南喜

第一章 北愁南喜(7 / 8)

国家安全部:尚书为叶虎;

大理寺:正卿为郭之奇。

先以最能让人认同的政府机构进行工作,日后再逐渐细分,这是朱永兴的思路。在他想来,工部、礼部中便可划分出外交部、教育部、农林部、商务部、水利部等**机构,刑部又可分出司法部、公安部……以后呢,还会设首辅,次辅,使内阁的职能更全,权力更大。

但现在,机构暂时合并,一是精简,二是某些事务还未做大,制度还未完善,还没有单独划出的必要。

其实对于这早朝,朱永兴觉得作用不大,而且很折腾人。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然后,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这就好象领导天天召集属下开会一样,有没有事都得浪费时间聚一次,见见面,听听赞颂。可要说当面听到问题,马上便能做出正确决定,朱永兴觉得不太可能。

而早朝时皇帝若是未临百官,便会被视为怠政、倦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此,朱永兴却不赞同。看看崇祯,应该算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而且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结果呢,他越勤政,国家越乱,政务越糟。可见勤奋未必正确,事必躬亲未必便会做好事情。

所以,朱永兴登基之后,虽然没有去掉早朝,但却顶着反对之声,把时间推后到早上八点。就算是开会,也得吃了早饭才有精神吧?若是有紧急的事情,朱永兴又不实行宫禁,总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