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逆流伐清 > 第六十七章 排除万难

第六十七章 排除万难(3 / 5)

的重建恢复,可以效仿四川和湄、河两省的成功经验,以田地和优惠政策来作吸引。

“张卿所虑不无道理,然亦不可因噎废食。”朱永兴思虑已定,微笑着说道:“川北新复之地尽多荒芜,湄公、河仙两省亦要扩大垦殖,只是安置得当,问题还是能够避免,并且加以解决的。至于日后北方的人口缺乏,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们一步一步慢慢来嘛,目前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满清想方设法迟滞我军行动,咱们便偏不如他们的意,不仅京师要尽力攻取,辽东的攻掠也不能停,绝不给满清喘息之机。嗯,具体的章程呢,还需要众卿群策群力,尽快制定并完善。咱们君臣同心,什么困难也不在话下。”

……………

朱永兴说得很自信,其实也是有些发愁。他定下大方向,把具体的事务交给了群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便撒手不管了。相对而言,他的视野,他的眼光,他的知识,往往会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而且,他思考得长远,思考得科学。

比如御寒之物,除了棉花外,朱永兴又派人通过茶马交易的口岸从藏蒙购进大量的羊毛和毛皮。羊毛可以擀毡条、做毡毯,还能够纺成毛线织毛衣、手套,再进一步加工的话,便是毛呢。嗯,都是能够御寒的东西。

而羽绒服也作为短期的御寒衣物进行了生产。为什么说是短期呢,因为朱永兴弄不出高级的面料,解决不了钻毛的问题。好吧,给冻得瑟瑟发抖的老百姓穿。谁又会挑这个毛病呢?哪怕含羽量再大一些,也比单衣保暖不是。以后呢,棉花多了,还是要淘汰这不合格的“羽绒服”。

除了穿,还有吃的问题。无论是在寒冷地区作战。还是大运动量的训练,士兵们都需要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即便是从改善百姓的生活着想,肉食也是多多益善。在粮食并不充裕的时期,养鸭、养羊、捕鱼似乎是成本最低的副食来源。但朱永兴并不满足于此,他早已盯上了更大的家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