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道路全被车马堵住了,中间只留下能步行的空间。来来往往的人中,大多是宽衣博冠的士人,一个个昂头挺胸,自信从容,有的大声说笑,有的轻声曼语,其中不乏涂香抹粉、矫柔做作之辈,也有的穿着朴素,手里夹着简策,若有所思的匆匆而过,但大多数还是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和前世大学里谈恋爱是主科、读书是副科的大学生没什么二样。
“怎么这么多人?”刘修拉住一个过路的学生问了一句,这人大概有四十多了,穿着一身有些寒酸的衣衫,脸上瘦巴巴的,一份营养不良的样子,听刘修问他,他有些不耐烦的挣了挣,本来不想理刘修,可是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刘修的对手,不回答问题大概是走不掉,这才没好气的说道:“还不是石经闹的,这些人都是来拓石经的,把路都堵住了,真是烦人。”
刘修这才明白过来,想起卢植之所以关闭了桃谷精舍,急急忙忙的回到京师,就是因为太学立了石经,而他老人家身为大儒,居然未能躬逢盛事,所以一接到蔡邕的书信就赶来了。
已经过了这么久还这么热闹?他挠挠头,觉得有些诧异。其实这也正常,这年头还没有印刷术,书籍传播都靠抄写,抄书难免有错误,抄来抄去的,错误自然越积累越多,现在入仕就要凭学问,如果用的教科书本身就是错的,以后丢人现眼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现在有了官方教科书,当然有条件的都要来看看,最好是拓一份带回去了。
娘的,如果老子现在开个印书坊,就和前世新华书店批发教材一样,那岂不是发了?刘修突然计上心来,别的不说,就太学这几万太学生,那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户群啊。
刘修一边琢磨着开印书坊的事,一边和卢敏他们耐心的向前挤,费了好半天功夫,终于进了太学。一进太学的门,他顿时有些庆幸。原本他觉得太学外面已经够挤了,一看到太学里面人头攒动的盛况,他才知道外面还算是宽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