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通过施行的,有什么问题,也应该先问责司徒府。臧旻和张懿也是司徒府推荐的人选,他们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臣有权利怀疑,司徒大人任人唯亲,把国事当儿戏,借北伐之名,行贪墨之实……”
趁你病,要你命。刘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袁隗比正规套路,他还没有自大到要和袁隗这种比鬼还精的老官僚讨论朝政的地步,趁着袁隗被他的一阵蛮不讲理的乱拳打乱了阵脚的机会,哇啦哇啦的一通指责,就差说袁隗犯下了欺君大罪了。袁隗是晕了,可是他那些支持者没晕,一个个挺身而出,指手划脚的与刘修展开了论战,一时间朝堂上唾沫横飞,场面近乎失控。
刘修背后有天子撑腰,谁也不怕,而且他毫无顾忌,根本不讲什么圣人经义,道德文章,你千般套路来,老子只管直戳戳一拳打过去,反正你们抓不住我的把柄。要说我的责任,我当时不在并州,官也被免了,与我无关。要说贾诩的责任,贾诩是奉令行事,至于张懿,那是他活该,至于说是不是乱兵所杀,你们可以派人去查,查清楚了再说,没有证据就免开尊口。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谁去做并州刺史,别想从并州再征集到一个钱,一粒粮,谁要想掌握并州那一万铁骑,先得掂掂自己的份量。
袁绍一直冷眼旁观,他本来就不赞成为了这事和刘修翻脸。他清楚,连王允这样的世家子弟都不支持他的时候,吕布、韩遂那样的人更不可能为他所用,把刘修派回并州是唯一的办法。这不是换几个将领的问题,刘修在并州军民中的威信那是其他人在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别的不说,吕布那一千多马贼就不能俯首听命,实在没办法了,他们大不了一哄而散,重艹旧业。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士卒在战场上闹兵变,那才叫麻烦呢。
袁隗等人没有打过仗,他们不知道在朝堂上这一套在军营里是行不通的,不是有了印综就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