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和刘大人并肩作战的经历,我想他不会见死不救的。”
田晏和夏育、楼麓、羌渠交换了意见,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袁绍随即让人把信送了出去。
……“袁绍打得不错啊。”刘修将手中的信交给贾诩,手指在案上忽快忽慢的敲击着,“连檀石槐都在他手里栽了跟头,这个战机把握得非常精彩,想不到他也也这么好赌。”
贾诩迅速扫了一眼书信,转手交给荀攸,摇头微笑:“和他的心计相比,他的战术就差得多了。让田晏他们几个联名请大人去为他火中取栗,这主意实在是高明。”
荀攸将信轻轻的放下案上,双手拢在一起,低下头想着心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对刘修说:“虽说有火中取栗的可能,但也未必不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袁绍还有一战之力,檀石槐一路追杀过来,必成强弩之末,我们如果能击杀他,换取北疆十年内无大的战事,也是值得的。”
贾诩眼光一闪:“公达,朝中公卿可都是袁家的拥趸,到时候这一战是谁的功劳,恐怕不是你我能说了算,你觉得天子会希望看到这个局面?”
荀攸没有再说话,只是把灼灼的目光落在刘修的脸上。
刘修沉默不语,他知道贾诩和荀攸在这件事上的分歧所在,他也知道最好的结果是檀石槐和袁绍一起死,可是老天爷大概不会听他的。他立了功,袁绍也立了功,如果檀石槐追杀袁绍一直到边境,那袁绍又多了一个诱敌的功劳,就算檀石槐最后死在他的手里,袁绍的功劳也不能抹杀,天子想要夺他的兵权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是,如果坐视不管,且不说檀石槐最后能不能杀得了袁绍,但千里追击,又没有援军,汉军的士气肯定会一落千丈,那些紧急征发来的将士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处于弱势,士气很容易崩溃,被鲜卑人一路追杀,损失将会非常严重。
袁绍让田晏他们联名求援,本来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