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一个读书人——读圣贤书的人——的位置上,对夏侯渊这样的武人,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
“妙才,我不认为一定要读儒家书才能称为读书人,我觉得儒家有很多书不读也罢,读多了,容易把人读死了,读迂了,成了腐儒。”刘修撩着水,不紧不慢的说道。夏侯渊听得开心,笑得更畅快,连连点头附和。刘修又接着说道:“不过,我也不觉得为将者只知兵法就够了。真正的军事家通常都是通晓民生经济的。孙子十三篇,你读了很多遍,那第一篇是什么?”
夏侯渊没有说话。孙子十三篇他太熟悉不过了,第一篇就是“计篇”,计篇的主要内容就是庙算,算兵算将,算钱算粮,算内算外,这些都是宏观上的实力比较,这已经超出了一个为将者的范畴,是战略层次的计算。
孙子之所以被称为兵家之祖,而不仅仅是名将,就是因为他站的高度不一样。他曾经作为吴国的用兵统帅,主持对楚国的战事,以三万对三十万而五战五战,攻破楚国都城,全身而退。他能做到这些,不仅仅是因为他用兵如神,勇猛善战,而是他在战前就已经详细分析了吴楚双方的优劣,洞悉楚国强大外表下的虚弱,这才能以弱胜强。
要做到这些,就要对国计民生都有了解,而且不是泛泛的了解。不仅要了解现状,还要了解这些现状背后的思想根源。
这就要读书,而不仅仅是读兵法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刘修笑盈盈的看着夏侯渊,神情很轻松,可是目光却很殷切:“妙才,我建议你读读《史记》和《汉书》,这两部大书,一个贯穿古往今来三千年事,一个详于前朝先贤,是非常有益处的,看完了这两部书,再读《东观汉纪》,知悉本朝故事,你就知道今天这一切,从来就不仅仅是偶然,而是偶然中有必然。”
“将军教诲的是,臣明白了。”夏侯渊点了点头。刘修这么说,既是对他的信任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