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闪亮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真真是一桩难得的盛事,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京城百姓天不亮就涌进内城大小时雍坊,立于西长安街的两侧,等着观看这前所未有的大热闹。
这次山东之站,明军前前后后斩首建奴一千多级,就连东夷右翼军的军主奴酋岳托也被摘下了脑袋。这可是自太祖开国,徐达将军成祖爷纵横沙漠北以来,对外战争前所未有的大捷。
上一次祝捷还得上溯到万历爷年间的三大征,不过,万历三大征虽说是胜利了,可仗却打得见仁见智。而且,那三次战役,都未免又以大欺小的架势。蒙古已经衰弱倭寇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播州之战,更是以全国战一隅。
不过,即便如此,明朝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耗费大量军费,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可以说,张居正隆万大改革给大明朝所积下的那点家底子全陪了进去。
等到满清在辽东崛起,大家这才愕然发现,战争已经从大人欺负孩子变成了成年人之间的较量。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以大欺小,只不过,这一回明王朝变成了孱弱的孩子。
自天启年到现在,朝廷对辽东军事,屡战屡败,整个大明朝的精气神已经被彻底打垮了。
到如今,整个大明朝好象都患上了恐清症,根本就不敢与之在战场上较量。
一两个鞑子兵占领一座县城的事情也是有的,几百建奴骑兵就敢冲击数万人马的明军大阵,并能战而胜之的咄咄怪事也不鲜见。
可以说,整个民族的志气和脊梁都被这一场接一场的失败打断了。
所以,一旦建奴入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至于抵抗,甚至战而胜之,只怕连想也不敢想。
可山东一战,明军斩了一个贝勒级的清将,击溃敌人右翼大军。这个时候,所有人这才猛地发现,建奴也不并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