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才吃了一惊。不过,大家还是觉得,镇海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是阿济格的对手,就其战斗力而言,只怕也就是京营的程度。等到三大阁老为这一支部队争得头破血流,心中都是大震:难道说镇海军已是不逊色于宁乡军的强军,只要争取到这支部队,就是妥妥的军功到手?
那日早朝,朝廷开始正式商议调镇海军入卫京畿一事,因为有马士英的点头,这事很快就以全票通过了。不过,接下来为督师人选,朝堂上却上演了全武行。
当时,不等王铎跳出来,马士英就上奏弘光皇帝,推荐朱大典为督师。他的道理也说得过去,朱大典在山东做巡抚的时候,就曾经平定过登莱之战,就连吴三桂这样的大将都是出自他的麾下。后来,朱大典又担任河漕总督,有极其丰富的带兵经验。这样的人若不用,还能用谁?
说到最后,马士英语调铿锵,说,我朝军事,都是坏在外行领导内行上面。打仗靠的是经验,良相起于州郡,猛将起于沙场。我们有的人啊,以为读过几十年圣贤书,能写几篇八股文,临时赶鸭子上架,就觉得自己能出将入相。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全才一说,可更多的却上普通人,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所谓,某推荐朱大典。
说着话,他还横了王铎一眼,赤裸裸地指责王阁老是百无一用的腐儒。
接着,又示意朱大典上前。
朱大典好不容易复出,本要挂帅去征讨左良玉,可结果是老左突然暴毙,让他白忙一场。如今,他挂着一个兵部尚书的加衔,却没有实际职务,每天只上上早朝和大家打大嘴仗,早就闲得浑身不得劲。如今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个机会,如何肯放过,立即出班,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说了一通慷慨激扬的话,表示自己誓死守卫南京的决心。
却不想,马士英刚才的一席话已经彻底将王铎给激怒了,不等朱大典将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