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古玩人生 > 第657章 学习其精髓

第657章 学习其精髓(4 / 5)

“你看到那词句,在细细看一看,难道还想不到这是哪朝哪代的?最好也要把画中美女猜一猜!

罗媛坐在一旁,把瓷板画上苏轼的词句读了一遍,很快转头看向宋慎,“点酥娘?”

宋慎点头,“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罗媛本就是有些功底的,当然能够看出这幅瓷板画的好处来,“以情入景,这幅画一个“隋’字,表达的最好。”

宋慎点了点头,讲起背后的故事来,“王巩家中原养有好几个歌女,其中一位复姓宇文、名日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质兰心。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巩共赴宾州。宾州的僻远、路途的艰辛柔奴并非不知,但忠诚的她毅然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

“从1079年12月到1083年10月,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宾州生活了三年多。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催促奋发。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得以宴请苏轼。苏轼发现虽遭此一贬,王巩不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拓的容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性情更为豁达,不由疑惑:‘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在逆境中,王巩精神不倒,技艺大进,著述不绝“尤为坡所折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

“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苏东坡对柔奴大为赞赏,立刻填词《定风波》

“此曲传开后“点酥娘’柔奴在京城的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