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耕的季节已经过去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流民们翻垦土地。
今年把土地翻起来冻着,来年种上庄稼之后多数都能有个好收成。
建立起足够的房舍之后,国渊便带着流民开垦荒地,挖掘沟渠。
李贤建造的大水车国渊已经见识过了,在这偏离河流较远的地方,水车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在国渊看来,李贤想出的这以工代赈的方式很是妥当,即解决了流民空闲劳动力的问题,又不至于荒废了土地。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国渊麾下已经有流民六千人,按照村落,国渊将其分成六个屯,每屯一千人,设屯长一人。
往日里,屯长便负责流民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个民屯对外号称流民营,营房建造在距离剧县县城三十里开外的地方。
往北便是开垦出来的大片土地。
流民营外的高杆上,几个血淋淋的人头正吊在那里,他们全都是图谋不轨,或者是意图恃强凌弱、奸银妇女的恶棍无赖。
将头颅悬在木杆上,有震慑宵小的作用。
刚开始,李贤把流民营的相应事宜交给国渊,众人还抱着看好戏的态度,他们不认为一个书生能够把这种繁琐的事情做好。
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国渊将流民营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这顿时使人刮目相看。
男丁出外劳作,体力不足的妇孺也没有闲着,按照李贤的吩咐,国渊交给他们一项工作:缝制军服、军袄。
汉末年间可没有机械化流水线,军卒身上的号衣都需要一针一线的缝制出来。
正巧,奔赴辽东换置马匹、皮毛、铁矿的徐盛已经回到了剧县。
风尘仆仆的徐盛满载而归,他非但带来了两百匹战马,还带来了大量的物资,数百斤重的皮毛就是其中的一项。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