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只怕没这么容易,我打算根据士农工商卒五种来分门别类的收敛人才,谁擅长哪一种,便由相应的官员考核,通过考核之后,再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能够成事者,方可留用”。
徐庶听罢之后赞不绝口,李贤提出的法子颇为新颖,要知道,自古以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才”,也就是说,掌握的技能越多,这人越可大用,而李贤这等分类选才的方法,听上去颇为荒谬,可仔细想来却很有道理,倘若这法子真能够施行,绝对可以招揽不少人才。
“全才难找,偏才易求,使君不拘一格用人才,定会使人闻风来投”
“先生以为由谁负责招贤馆比较妥当?”
徐庶忙于内政,根本没有时间打理招贤馆,而招贤馆事宜干系重大,交给别人来做,很难让人放心,于是徐庶提议:“招贤纳才为国之根本,招贤馆开馆之初,不如由使君亲自遴选,事必躬亲,等到形成规则之后,再交由他人,这样以来,才不会误了使君的大事”。
李贤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他想出的招贤馆一策明明是一个妙计,可如果被人搞砸了,到头来只会耽误他的时间,砸了他的招牌。
“也好,事不宜迟,等我写好招贤令后便宣告天下”
李贤记得清楚,曹操在建安年间就搞出了《求贤令》,恰好,上头的内容现在还记得清楚,于是李贤便将《求贤令》上的内容誊写出来:“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
徐庶读罢之后大为赞叹,“唯才是举,使君此举必将名动天下”。
李贤笑了笑,他知道自己这《求贤令》一出,肯定要得罪不少人。
要知道,两汉以来,德行、孝道一直是为官之根本,现在李贤只问才学,不问操守,颇有些惊世骇俗。
不过,穿越而来的李贤明白,要想招揽到真正的人才,不用这法子是不行的,最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