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贤麾下军马所向披靡,留下一个常胜将军的名头,此番招募军卒,李贤也不想砸了自家的招牌。
弓手、长枪兵,这是眼下李贤军中最为欠缺的军种。
胡庸麾下的背矛士、赵云麾下的骑卒虽然都用上了短矛,可射程毕竟无法与长弓媲美。
如果是几千人的战斗也就罢了,短矛的劣势并不明显,可若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厮杀,长弓手的重要性就显露无疑了。
李贤在夷安城的时候就动手研制过长弓,他军中装备的长弓比制式角弓威力更强。
匠工营在打造甲胄的同时,也在赶制长弓。
有成熟的图纸做样本,只要原料充足,每日可产出五十张长弓,二百支箭矢。
按照这样的速度估算,等到大军归返的时候,匠工营便可以积攒出数千张长弓。
光有长弓,没有弓手可不成。
之前,李贤对麾下兵马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做确切的要求,这造成了各部兵马装备不一。
徐盛、徐和二人麾下装备了两千名长弓手,背嵬军仅有千余张长弓,至于太史慈,大军着急出征,还没来得及换装长弓,他们军中使用的依旧是最普通的制式角弓,射程仅比短矛多出十多步。
火枪出现之前,在李贤的印象中,长弓手是无可取代的远程兵种,而短矛只能作为辅助,至于长枪兵,则是低廉的中坚兵种。
只有搭配妥当,大军方可所向披靡。
成为军卒,虽然待遇颇厚,可毕竟也是提着脑袋在卖命,一个不小心就会死掉。
都昌城外,李贤使人写了三副硕大的木牌,木牌上书写着这样几个大字:长枪兵招募处、长弓手招募处、骑卒招募处。
每一处木牌后都有人用麻绳圈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地方,李贤挑选兵卒的方式很简单,依旧是用“左、右”的方向感来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