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震慑汉人知识分子,对此清廷肯定是乐见其成。不过这次蒋国柱只打算给燕京象征姓地上缴一百万两银子而已,剩下的他都要自己扣留。
“蒋国柱保证拿出五百万两银子来购买我们的债券,”巩焴笑道:“而且他还打算一个士人都不杀,把他们连同家人都送给我们,大概他也听说国公在四川办书院需要大量读书人,这些人本来都是有家有产的缙绅,自然舍不得去四川,但现在他们就得在去四川还是去宁古塔为奴两条路中选一条了。”
“巩先生的意思是支持蒋国柱办案?”邓名有些吃惊地问道。
“为什么不支持?明史和哭庙两案也就罢了,这奏销案很多人并不冤枉,这些人确实逃税了。”巩焴冷笑一声,清廷以这些缙绅逃明朝的税为罪名来惩罚他们,和大顺在燕京做得也差不多,只是李自成艹之过急,而清廷显然接受了教训,要等天下大定后才开始追赃。
在邓名的前世,清廷一直等到永历被赶到缅甸后才策划文字狱,这个时代因为邓名的威胁所以清廷始终在犹豫,如果不是财政难题越来越大或许还隐忍不发。而在邓名威胁东南的时候,清廷也立刻放弃了追赃的念头。
“蒋国柱和赵国祚追赃完全是为了他们自己,不过只要他们一天还是清廷的官,这笔账就得算到清廷头上去。”淮阳一战刚刚结束,清廷已经暂时放缓了追赃的念头,但巩焴却决心加一把火,一定要让清廷把这件事办成了:“所以只要蒋国柱肯干,我们应该全力支持,让他打着清廷的旗号去干,这样将来就省得我们自己来干了。”
“巩先生还想追赃?”邓名楞了一下。
“当然,为什么不追?”巩焴诧异地反问道:“这帮人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大明对他们这么好都翻来覆去,我们为什么不为大明讨回公道?就是鞑子不追,将来国公取得江南后老夫也要劝国公追赃。这下更好,鞑子对那些支持大明的人都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