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五人之先。虽以赋性谦冲和易,始终均采最前生的叙盟行次,但每次转世,均他夫妻先入师门;等法力灵智回复,再去开建根本之地;以等众人转世,前往会集,无形中仍是众中主脑。
这时不特夫妻二人已过中年,随同转世的子女七人,也多成长。相好地势以后,因见土肥物阜,地利无穷;自己终是暂居,便请石完开山。初意只开一条通路,石完说:
“师叔曾说要把所有亲属门人全招来此,他年道成,又须仙去,一条山路仍不方便。好在不费什事,请由小侄相机而行吧!”
清-一想也对,便留下石完,和下山时先在解脱坡迎候同往的一女二子,随同爱妻孙次娴,着手兴建。自往故居田庄,暗中招集门下亲属,和那长厚忠勤的佃工下人,凡是移居的都是全家同往,照着指示时地,陆续起身;自带门人子女先行。到后一看,就这返里安排十数日内,石完已代开出两条道路,多是仗着法力,穿山而出。一条竟长千余里,由西北走,直通陕西镇巴县境;因有好些地方,均由山腹中行,并还设下许多阻隔,可以随意启闭。一条便在巫山境内,与奉节邻近。此外便是上文所说,那条通往江遥的崖径,本来就有,但是中多险阻,猿揉所不能渡。原是石完走后,经次娴母子无心发现,合力开通出来。本意西北山径太长,石完一时乘兴之作,不便拦他高兴,打算走后封闭,以此易彼。
清-盘算了一阵,觉着另外四家良友不久来归,师命听其自来,无法往寻;多条入山路径,来人自方便些。而这条路又是千山万壑,峰岭回环,中间通着一洞。最关紧要的,仍是环着当地这一带童山危崖,长只三数十里,开闭极易;尽可听之,于是便留了下来。当地仍用前生五人同隐的原名洞天庄。
清-屡生世家大族,服用饮食、宫室园林本极讲求;又寻到这等桃源乐土,门人子女更多年轻喜事。山中多暇,取材又易,不消一年,便兴建了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