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体现。
以前的中国高校产学合作模式,经历过建国初期的校办工厂,接着是校办企业,现在基本停留在校办企业阶段,但是90年代校办企业的改革不彻底,导致很多校办企业难以摆脱低效率运营局面,到了2000年,校办企业改革再度被热议,然而具体应该走向什么方向,国务院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以及清北两所顶尖大学,还成立了一个调研团队,目前还在调研过程中,估计明年调研结果才能上报国务院。
科大的影响力地位毋容置疑,如果李靖平能够以此在科大打造出成功的案例,那么影响力就会迅速扩散。而如果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走通,那么更进一步在全国那么多高校,至少是有水准的几十所一流高校中推广开来,所引起的,将是链式反应。
cq是目前互联网企业的一个代表,在即时通信和游戏业务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而cq要在南州建立分部,政府就直接给了地,给了政策。而李明石这样一位引领互联网风向的人物,透露出和高校合作项目的愿景,科大当然是非常欢迎的。
而在走访了科大的这些相关科研单位和中心之后,领导是离开了,但相关单位的内部人员则是对这次的考察调研是有几分期待的,对于一些和互联网it不沾边的项目来说,就不期望cq公司会找上自己搞什么技术研发了,只是副市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到访之后,会不会对各自单位对获得政府扶持资金有所帮助?
对于本就是一些和it技术相关的单位,强势的当然不必在乎企业的资金支持,但一些相对弱势的项目,则就不一样了,多少会有期待,如果企业能够注入资金,那么技术研发过后的产品,又能得到企业的渠道推广运用,拿到股份的分红,也是一条路。
只是到底cq会和哪些项目团队进行合作,准备合作研发哪些项目,那就是大家主要揣测和未来角逐的焦点了。
结果尚未出炉,还需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