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孙策奔走,还让从女步练师与黄月英交好,做了黄月英的女伴。像这样的人家应该不少,找四个人应该问题不大。
只是这样一来,这么好的机会,会稽世家不能参与其中,未免可惜。
虞翻想了想。“德润,我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个姓赵的少年是山阴人吧?他家境一般,年纪又小,没人带着,初次出门多有不便,你辛苦一趟,回山阴接他。”
阚泽歪了歪嘴。“仲翔兄,你有事要我回山阴就直说,何必找这样的借口?行了,我回一趟山阴,顺便再与几位乡贤见见面,看他们怎么说。”
虞翻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起身取出纸笔,写了一封亲笔信,让阚泽带回山阴,把这封信交给盛宪,请他务必抓紧。阚泽见虞翻说得慎重,也不敢大意,立刻与虞翻告别,换了一艘船,直奔山阴而去。
送走阚泽,虞翻一个人坐在舱里,反复琢磨黄月英说的那句话,不时的摇摇头。
“穷则变,变则通,万变不离其宗,善矣哉。”
——
袁敏穿着短衣,卷着袖子和裤腿,站在沼泽边,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片片稻田。两个掾吏站在一旁,一人手里拿着地图,一人手里拿着探水的竹竿,不时的举起袖子,擦一擦额头的油汗。秋天已经到了,秋老虎却依然可怕,这时候了,烈日还是灼人。
“秋汛要结束了。”袁敏一声轻叹。
“是啊,秋汛就要结束了。”掾吏韦安说道:“今年损失不到往年一半,真是运气啊。”
另一个掾吏包贵附和道:“要说起来,孙将军真是知人善用,把都尉请到吴郡来负责水利屯田。我在太守府负责农事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像都尉这样通晓实务的。今年损失小,都是都尉的功劳。年终上计,都尉必然是首功。”
袁敏心里得意,脸上却不肯露出来。毕竟是袁家子弟——韦安、包贵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