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认沮授这一计的确好,至少目前看来如此。他笑了笑。“主公,公与此计甚妙。事不宜迟,可命孔璋(陈琳)做书,若伏击孙策不成,即可以快马上奏朝廷。”
袁绍连连点头,心领神会。计策再好,毕竟是无奈之举。当务之急,还是先考虑伏击孙策的事。如果能重创孙策,谁还理会朝廷?
几个人商议妥当,即由陈琳做表,沮授则去与审英等人沟通,商量撤军的事。情况正如郭图所说,审英等人虽然哭着喊着要为审配报仇,却没人敢真与孙策拼命,听说袁绍要以退为进,伏击孙策,个个举手赞同,没有人有一句异议。
袁绍随即召集众将议事,慷慨激昂了一番,下令撤退。
——
孙策很快收到消息,但他没有立刻追击,只是派出斥候尾随。
他的确取得了几次大胜,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还有很强的反击能力,贸然追击,一旦中伏,很可能会被袁绍翻盘。
但他也不能让袁绍就这么离开。袁绍实力犹存,尤其是他本人并没有遭受真正的打击,等他回到冀州,缓过这口气来,说不定自信心膨胀,再次兴兵南下。他不怕袁绍再来,但他不愿意耽误时间,既然开战,就要把袁绍打疼,让他短期内不要轻举妄动。
孙策与郭嘉、鲁肃等人商量,郭嘉一时也难以决断,袁绍有可能是真的打算撤退,也可能是以退为进,两者并不矛盾。既不能让袁绍就这么走了,又不能中他的计,首先就要搞清楚袁绍的真实用意,才能有的放矢。可是仓促之间,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清袁绍的真实意图。
孙策灵光一现,提出了一个建议:换俘。
接连数战,除去当场杀伤致死的,孙策总共俘虏了一万三千多冀州军,其实又以审配的部下为主。濮口之战,蒋钦袭营,抓了近四千俘虏。黄水之战,又抓了五六千人。这些人都是青壮,当然可以留下来做苦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