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尾又有作者简练的点题警语,这就非常全面地将作品的故事表层意义和人物经历的深层教训告诉了读者。例如第一段故事,题旨:“惩贪色”,回目名称是:“好才郎贪色破钞,犯色戒鬼磨悔心。”开场诗曰:“恃宠娇多不自由,骊山举大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接下去的诗词解释和入话结合在一起,讲了著名的烽火台,点火博褒姒一笑、陈灵公私通夏姬、隋炀帝宠萧妃、唐明皇宠杨贵妃等因贪色政乱的故事。再以“你道这几个官家,都只为爱色以致丧身亡国,如今愚民小子便当把色欲警戒才是。你说戒那色欲则甚,我今说一个……”一段话作承上做下之用,引出所讲的故事。结尾则以这样一句话告终:“看官们牢记此段以诫子弟,勿谓野史无益于人,不必寓目也。”几乎每篇都是如上格式(只是入话中有偏重小故事,或偏重于议论、结尾语文字有多有少之区别)。这种形式是中国话本体小说特有的,它似乎面对听众(读者),如教师上课一般,有耳提面命的味道。这些内容,自然又起着中国文艺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务有补于世”等等的作用。
当然,这种较为生硬的说教式语句,随着社会和文艺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地退出了在作品中的直接地位,小说愈来愈注意将具与故事情节本身融合在一起,其致于根本不出现,而只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为小说毕竟是以形象生动地叙述故事、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为主,怞象的、观念性的主旨和意义应深蕴其间。拿这一标准来衡量和比较八段故事,就可以看出一些优劣高下之分。八段故事,因而可分为四种类型与品位。
第一种类型:基本是生拉硬拽、不合情理与无稽之谈的故事。这可从第四段与第八段故事为例。第四段“何瞎子听滢捉汉,火里焰远奔完情。”故事有意最后点出:“……粪箕对着支笤帚,再无话可说,况何瞎子是个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