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出现在这里,这便是本事,这就是兵法。”
右边的骑兵轻松的冲了过去,恰好拦在了敌军溃逃的路线上。
箭矢飞舞中,种谔淡淡的道:“是万胜军吗?”
身边用望远镜在观察战况的手下将领说道:“是万胜军。”
“曹佾领军,折克行这是来压阵的……某今日截了他们的功劳,少说有三成吧,折家子会如何?暴跳如雷吗?那某倒是要拭目以待。”
折家和种家都是将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种家觉得折家是外来人,自家是大儒之后,自然看不起折家。
可折家也觉得种家是占了先祖的便宜,否则哪里比得过折家。
而且折家一直戍守西北,世代厮杀,相比之下,种家就差点意思。
这便是将门之争。
种谔微微低头,“这便是将门……不争不好,争了大家都有好处。”
“知城,折家子斩杀敌将了!”
折克行的马脖颈下面挂着一颗人头,这便是军功。
种谔看了一眼,“统领一军,首在指挥,为将者武勇可,但更重要的却是临阵指挥和谋划。”
这话听着很是有道理,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道理:比杀敌的本事,某比不过折克行。
两边一个围杀,只有不到五百的敌军逃走,其余的尽皆覆灭。
“走,去见见国舅。”
种谔策马出去。
曹佾和折克行也迎了过来。
双方见礼,曹佾皱眉道:“折克行侧面突击时,你就可以顺势掩杀!”
那个时候顺势掩杀,敌军会陷入慌乱之中。
“但那样不能围住敌军。”
种谔的回答很冷静,也很冷酷。
沙场征战,要战果最大化,至于由此带来的牺牲,那算是什么?
曹佾知道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