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的根本利益,早一些进上国书也是理所当然,最好早一些明晰大唐的态度为好。
于是便道:“我带了国书来。”
说罢,他将国书交给扶余威刚。
扶余威刚双手捧着,小心翼翼的进至陈正泰的面前。
陈正泰接过,飞快的扫了一眼。
里头的内容并不新鲜。
大抵是百济国愿意称臣,并且派出质子,从此之后愿意称藩朝贡的事。
再多的条件,也就没有了。
当然,其中有一条,是希望大唐能够善待他们的太上王。
显然,百济国的那位新王有点不厚道啊,他爹被大唐抓来了,也不想讨要回去,只为了表示一下孝心,希望大唐以后好好帮他养着。
陈正泰为这俘来的百济王表示遗憾,看来他可以去给太上皇李渊凑对了。
陈正泰看过之后,便随手将国书抛到了一边。
这个举动很轻佻。
让扶余洪皱眉。
事实上,这国书是在百济朝廷中争论了很久才做出的妥协,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派出质子,当时许多百济人认为这是妥协的太过,这还是王上力排众议的结果。
可显然陈正泰对此极不满意。
于是扶余洪看着陈正泰道:“韩国公以为如何呢?”
“笑话。”陈正泰毫不犹豫道:“百济屡屡挑衅大唐,为虎作伥,现在只称臣就罢了?既然称臣,就要有称臣的样子,只是派出质子,远远不够。”
这态度很不客气。
只一听就晓得,百济提出来的条件,大唐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扶余洪一时无言,他没有追问大唐想要提出什么条件,因为此时追问,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法回答的境地,倒不如充傻装楞,所以故意看向倭国遣唐使犬上三田耜。
犬上三田耜顿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