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汉阙 > 第359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

第359章 亩产又是一万八(3 / 6)

程度利用地力。

聊到这,济阴郡的劝农掾史见任弘对氾胜之颇有赞赏之言,有点心慌。

若是氾胜之被君侯抬举,往上举荐,郡府甚至是大司农定会卖西安侯面子,加以重用,回头自己一个埋没人才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遇到这种事,官僚第一反应便是甩锅。

于是他板起脸,率先向县田啬夫发难:“田啬夫,汝治下出了如此人才,为何不向郡中举荐?连续几年氾水乡产量颇丰,为何不加以赏赐?”

田啬夫大呼冤枉:“下吏岂敢嫉贤妒能?只是郡里让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行代田法。但氾胜之身为力田,却私改代田之法,下吏没有责罚已是违令,焉能举荐?”

这田啬夫却是将路走窄了,认死理,只尊上意推行。

这便是任弘特地跑一趟的原因,代田法在关中、三辅和河西推行得很不错,亩产能增加许多,他家的庄园也用此法,几十年来被封为增产的不二法门,没想到一个小力田却敢挑战权威,私自改进代田法。

任弘看向氾胜之,问他为何要改,氾胜之道:“代田以耦犁,多人者田日耕三十亩,少者十三亩,用力少而得谷多,适用于官田和豪强之家。但本乡多是小农,田地一代代分下来,分散破碎,东一亩西一亩,又缺乏耕牛,全按代田法推行,不太适用,故下吏斗胆损益。”

确实有一定道理,有时候新的生产技术,不一定让世界更平等,反而会加剧不平等。

问百姓为何不以牛耕,行代田法,就跟问饥民何不食肉糜一样。一般小自耕农仅能勉强维持果腹而已,少有羡余,很难买得起动辄万钱的耕牛。代田法对他们影响不大,从中受益甚小。

受益最大的,反而是任弘这样的大地主,能够投入大量耕牛和人力,在大面积土地上轮作。

种地有利可图的豪强列侯,由此就更有财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