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梁山泊部众正式纳入御营体系之余,张荣也正式成为靖康后第十位正正经经建节之人(李纲、宗泽、宇文虚中、刘光世、韩世忠、张俊、李彦仙、岳飞、王彦)了……从今往后,此人便是天下数得着的人物,更是朝廷数得着的人物。
对此,几位宰执虽有想法,却还是默契接受了这种安排。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接受却不仅仅是对张荣此番举止的认可,也不仅仅是对赵官家军事权威上的服从,其中还有一番不好说出口,却是中枢宰执们心照不宣,乃至于老生常谈的东西。
问题和答案都在岳飞身上。
或者说,在岳飞和他的御营前军身上。
要知道,此番张荣加节度使之前,殿上宰执们已经跟官家大约讨论清楚,同时加岳飞少保职衔,兼领兖州军务,经此一事,年仅二十七岁的岳飞算是正式与四十四岁的张俊、三十六岁的李彦仙并列,仅次于韩世忠了。
而且,他的御营前军是眼下编制最大的一军(五万五千定额),而实际继承了之前张所所领防务和部分东京留守司防务的防区也是最大的一个(广济军、济州、兖州、兴仁府、单州、应天府,同时协防滑州与开封府)。
其实,早在之前河阴改编时,便已经有人对赵官家以岳飞这个年轻人继承东京留守司的巨大遗产有些不安……这不是妒忌怨恨,也不是信不过谁,而是真的出于公心,因为当时东京留守司的部队数量加上岳飞本身济州军的数量,几乎占了整个中原部队的一半,偏偏岳飞又那么年轻,更别说还有孔彦舟的前车之鉴了。
所以,摊谁都会有一些嘀咕的,更别说中枢臣僚想保持外镇平衡,几乎算是一种本能了。
唯独当时赵官家威信正著,不好辩驳而已。
到了后来,中枢在东京渐渐安定,君臣之间也渐渐安稳,政局稳定下来,此时居然又是岳飞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