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昌德宫,但是因为清国的入侵而未能如愿,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拆毁的仁庆宫以获取材料的办法修复部分昌德宫。
因为是旧材料修复昌德宫,自然就是修旧如旧了。
可即便如此,李倧生前都没能看到昌德宫修复工程完工......因为没有经费,再加上工匠民伕们拿不到工钱而故意拖延,修复部分昌德宫的工程一直拖到李淏即位后的第二年才刚刚完工。
不过完成了仁祖李倧遗愿的李淏并不满足,他还有自己的雄心壮志!
在他看来,朝鲜王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且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礼仪之邦不应该是总是成为邻国欺侮的对象,朝鲜应该要自强,要雄起,要成为一个堪比大明的上国。
而帮助朝鲜过去的父国大明击败清虏,恢复中原,在李淏看来就是朝鲜雄起的捷径。
所以在即位之后,李淏就一改父亲李倧与民休息的国策,加快推行《大同法》,也就是将各种乱七八糟的贡物统一为米谷的纳税制度。此外他还颁布令旨,让所有的朝鲜男子,甚至和尚都要纳税才能免除兵役。
但是这个朝鲜国的底子实在太薄,国内大部分的土地、人口又在两班豪门手中,无论李淏推行什么增加收入的办法,也不可能向两班豪门征税。
因此李淏即位三年多以来,种种扩军备战的努力,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御营厅军和禁军合计不过22000人,而且装备低劣,训练不足,还特别缺乏骑兵。军中还弥漫着恐清惧战的气氛,以至于李淏都不敢公开提北伐,只敢以备倭的名义扩军。
可是倭寇就不可怕了?倭寇就不凶残了?倭寇就好对付了?
所以当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金光孝的告急奏报送到朝鲜京城后,立时就是群臣惊怖,人人都不知所措,也没有人敢挺身请战去前线抗倭。议论到了最后,群臣们只是勉强提出了一个向大清求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