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租庸调输法,有朝廷控制的运费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均输车船队,给百姓一个稳定的运价,承诺只要加这些运费就能买到陈仓、郿县的余粮,京兆各县百姓才敢放开了全部去种产量更高、也确保能卖得出去、只是保鲜时间较短的东西。
这是惠民!如何能跟管仲削鲁的毒计相比!你们关东士子,居与黄淮平原之地,人口均匀,田地肥饶,自给自足,如何能理解大王为西陲偏远、山险之地百姓互通有无、提供保障所做的努力。”
袁涣被荀攸一阵解读,说得哑口无言。
虽然他数学不好,一时还无法彻底算过来,但他至少知道对错,知道自己一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谴责是有问题的。
刘备毫无疑问真的是个实用主义的仁君,才会采纳李素这一系列的经济变法建议。
均输的另一个外地诸侯原本没想到的好处,就是“给百姓提供物流成本的托底担保”,让百姓因为相信“只要给多少运费,谁都能要到足够多的外地货”,从而放心放开对土地产出的配置。
既然粮食和蔬菜种出来都是要吃掉的。人口密集的地区种更难保鲜、保质期更短的东西,换取偏远、人口稀疏地区多种粮食,把人口稠密地区少种的粮食面积份额补回来,这有什么不好?
何况某些蔬菜的总产量更高,让那些原本吃不够菜的百姓,食谱里的蔬菜比例变多,就等于节约了更多耕地——
比如一个城市居民,需要八亩粮田两亩菜田总计十亩地才能养活,但一亩菜田产量是粮田的一点五倍,改成五亩粮田四亩菜田后也能养活,那不就白节约出来一亩地?
袁涣被荀攸耐心解释了一通之后,内心只剩下一个念头:在刘备这儿,数学不好简直不配做官……那都是耽误百姓民生啊!连劝农都不会劝了。
袁涣虚心求教了一会儿之后,彻底惭愧叹服:“外臣愚昧,刚才竟口出妄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