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43章 别挤,一个个排队摇号

第743章 别挤,一个个排队摇号(2 / 7)

之几,不算什么。

最后,李素和刘巴在做印刷雕版以及印章的时候,还特地利用了木纹的天然分层和石头在刻刀敲击下的天然龟裂纹路,作为增强防伪。

玩过古玩字画的都知道,古代印章防伪,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岩石被刻刀磕砸时的天然龟裂纹路。因为你故意去造假这些小裂痕时,石头裂的方向不会跟你要模仿的裂痕完全一样。

玩古玩字画的家里都会收藏古印的印谱,遇到号称盖了古印的字画就拿印谱对照。刘巴也用上这一招后,只要在每个郡县的衙门留下正品抄引作为备案,就可以比对伪造品了。

以后富商们要大额交易抄引时,对真伪不放心,也可以到官府要求比对公证,稍微给点茶水钱当公证费/鉴定费就行。

整个推进工作,都在李素的精良设计控制之下。

李素之所以不敢直接上纸币,而是得上专卖权抄引,就是因为他认准了一种有价证券最初获得百姓和商人的信赖,必须依赖于一种“只有用这种抄引才能经营特定紧俏商品”的制度保障。

如果直接发明纸币,那么纸币只是金属铸币的等价物,可以用纸币买的东西也能用铜钱或者蜀锦买,那人民肯定还是更相信铜钱,毕竟铜钱有额外本身金属价值的保障。

所以,必须让抄引有铜钱都做不到的额外作用,这个东西才推广得出去。

就好比后世丑国人搞石油美元,全球石油一定要美元结算,美元的地位就推广出去了,哪怕放弃金本位也无所谓。

而华夏人也是有这方面经验的,宋朝人就搞了盐业抄引,而哪怕到了近代史,内战的时候,某些边区的票证也是靠“只用该票证可以买盐”之类的临时措施,暂时把信用稳定起来的。

李素宁可多费一点手脚,多花几年时间过渡,前几年就本本分分卖分类抄引,商人们都习惯之后,再把分类抄引整合成“通用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