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府上喝酒。
……
杨修来得很准时,看得出他,脸上时时刻刻洋溢着天妒英才的不甘与悲愤。
这几年,杨修其实混得很成功,但现在全完了。
他虽然在四年前放弃了刘备朝廷的大行令官职,被迫跟着太尉父亲一起转投联姻的袁家。
姻亲身份让杨家人地位很稳固,加上当年杨修那个“袁绍刘备联手对付袁术、曹操。拥护汉帝为边地诸侯牟利、压缩中原没有继续发展空间的诸侯”的外交布局,事实上是对袁绍和刘备都有利的。
所以杨修来了袁绍这儿,绝对会跟留在刘备那儿一样官居高位,甚至升得更快。
仅仅两年半,杨修就做到了大鸿胪,位列九卿,当时袁绍还只是刚刚第一轮中风偏瘫,都还没死呢。
所以杨修这个大鸿胪真的是自己拼出来的,毫无水分,是袁绍清醒状态下任命的。
要不是袁绍势力衰落了,当初没人怀疑杨修能比他的太尉父亲更年轻就位列三公。
他虚岁二十在刘备处出仕,二十一岁促成袁刘默契,官居大行令。二十二岁投袁绍,二十四周岁为大鸿胪,今天,也才堪堪二十六岁。
当年杨修在刘备手下,被李素指挥着执行外交工作,那时拍杨修马屁的人,也不过是奉承他“三十岁前必然位居九卿”。
现在看来,这些奉承算得了什么?人家二十四就九卿了!何须三十!
可惜,朝廷整体都要大厦将倾,他做到九卿了又如何呢?天妒英才啊!
杨修心里很清楚,邺城朝廷每一个人都是有可能投靠曹操的,唯独他们杨家不可以。
杨修的母亲就是袁家的,杨修被打上了袁氏铁杆党羽的烙印,他再屈辱释放善意,也没有用。
而且,杨修当年那套“利于一切边缘地区诸侯,不利于中原腹心之地诸侯”的连横合纵策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