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价细节。
讨论内容之真切,一度让荀彧以为曹操是真的被劝动了。
曹操甚至都不惜先是“借酒浇愁”,然后“酒后吐真言”,跟荀彧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荀彧一走,曹操立刻一骨碌爬起来,丝毫不剩醉态,一个人在上弦月色笼罩的庭院内踱步。
“要褫夺文若的总督军需之职,还不让他起疑,表面上不撕破脸、伪装出和平示弱的诚意,此事着实困难……”
曹操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调度。
着实良久之后,他脑中才闪过一个可怕的、他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念头。
“既然不能跟文若撕破脸,那唯有‘明升暗降’了,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个比筹办后方军备更重要的职责,才能让他不疑有他。
否则,以文若之智,其他招数都会被看穿。可这个‘更重要的职责’,也确实没多少可选的了,莫非,真要让文若为使、全权代表关东朝廷,去跟刘备谈判?
这个任命倒是够重,能让他消弭疑心,可孤既然要彻底瞒着文若真相,也就不能让文若趁机刺探刘备军情,也不便指示他在谈判期间示弱诱敌……”
这个难题着实棘手,以曹操的智商,最后都想了很久,才打上一个勉强可用的补丁:
他决定派荀彧为正使,去跟刘备谈判,然后再安排一个绝对可靠的副使。这个副使要绝对忠于曹家,而且不可能跟荀彧串谋。
而曹操私下里给这个副使的交代,也不必说太多,只要告诉副使“荀令君首劝孤与刘备和谈,孤见其似有动摇,恐其不够忠义,卖主求荣,不得不让人从旁协助”。
这种情况下,让副使再散播一些曹操所需的示弱消息,或者是刺探刘备真心想法,
副使也就不会觉得曹操是“明里谈判,实则还是想打”,只会觉得是“曹操也不想打,他只是担心被荀彧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