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暮青道:“进屋说吧。”
杨氏这才想起还站在院子里,忙将暮青和月杀请进了屋,暮青将紫貂大氅解了,抖了抖雪,抚顺了那貂毛才交给了月杀。杨氏将暮青请到上首坐了,崔远上了热茶来,杨氏道:“陈年粗茶,将军莫嫌。”
暮青品了口,只觉身子暖了些,道:“在下贱籍出身,家中清贫,不挑剔这些,暖身就好。”
杨氏颔首一笑,这才问:“将军方才之言何意?”
暮青捧着茶盏暖手,道:“夫人是聪慧人,李本一死,你知李家必定报复,求了大将军庇佑崔远,又怎想不到你捅了抚恤银两一事出来,一家人难以善终?”
杨氏笑意顿僵,崔远显然未想过此事,顿时皱眉道:“圣上和大将军不是都说要彻查此案?那些狗官自身难保,怎还会有心思来对付我家?”
杨氏摆了摆手,阻了崔远的话,对暮青道:“将军莫怪,我儿生在寒门,只知百姓之苦,却不识官场之暗,人心之险。”
暮青看了崔远一眼,这少年斯文清秀,一身书卷气,一样是文人,论世故圆滑,他与韩其初差得远,但这只因他尚且年少阅历浅薄,而非蠢笨迂腐。他今日救母,夺罪状冲县衙是为勇,读罪状煽民心是为谋,有勇有谋,又是孝子,实乃人才,若能稍加历练,日后定可担当大任。
朝廷已腐朽,腐朽的制度必将被摧毁,刮骨疗毒,割肉换血,提拔寒门子弟是朝廷改革必行之事,那时再招贤纳士不如现在就培养可用之才。
“不瞒将军,民妇亦有此忧。”杨氏叹了一声,“民妇的娘家人早年为官,官场之事民妇略知一二,抚恤银两被贪,有买官者,定有那卖官鬻爵者,此案必定牵扯甚广,圣上和大将军想彻查此案,阻力定不会小,那些狗官未必自身难保,兴许拧成一团从中作梗,这案子查不查得下去还难说,到时不了了之,回头寻民妇一家的仇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