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呢?就是在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穷人跟猎人常用的最简易的临时居所,什么样儿呢?几根破木头棒子,支起一三角形的架子,用柴草、破毡子之类的杂物,把上边跟两边遮起来。简简单单,能起到一点儿遮风避雨的作用。当然,大一点儿的风雨也避不了,反正好过没有。因为这形状像窝头,所以约定俗成地叫窝棚。跟这里边儿待着,头都抬不起来。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有两个窝棚不奇怪,是谁搭的也不一定,因为经常有上山打皮子的,随手搭一窝棚落脚儿,很简易。他走了也不拆,因为这里边儿什么也没有,犯不上费劲儿拆走,别人谁来了都可以住。天黑之后在这里面落脚,且不说舒服不舒服,总比半夜在山上让狼掏了好。
老疙瘩一看山坳里有个窝棚,就寻思:我进去歇歇脚吧,喘口气儿,躺一会儿也好!想到这儿,刚要抬腿进去,打里边儿出来一人,正跟老疙瘩走一对脸儿,把老疙瘩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窝棚有人,再一看出来的这个人是个老太太,身上穿着一件儿赤红的袍子,颜色特别扎眼。小个儿不高,看这意思岁数可不小了,都长抽抽儿了。这张脸长得太吓人了,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脸上这皮都有点儿耷拉了,岁数太大了,满脸的斑跟癣,可这俩眼睛挺亮。一般这岁数大的人,眼神都比较浑浊,可这老太太两只眼却似会放光,看得人直发毛。头发说花不花,说白不白,也掉了不少了,把余下的拢在一块儿,梳了一个纂儿,上边还插着朵花儿,这花儿都干了,要多寒碜有多寒碜。老太太手里杵着一根儿乌木的拐杖,一步一挪,正从窝棚中往外走。老疙瘩心想:这老太太是谁呀?瞧这打扮,不像一般的老太太,她怎么会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您要知道,那会儿清末民初,老太太都裹小脚儿,平地上走路那都费劲,颤颤巍巍走得可慢了,更甭说走山路了,而且这个老太太装束奇异,看这打扮像是一个师婆。在过去来说,社会上的妇女有三姑六婆之称